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老网站 >资料荟萃 >温州社会研究 >正文
温州的“中年危机”!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05-26阅读:

 

这几日,“温州华妹服装面辅料市场开业”引起好一阵微博热议。

整个市场集结了众多服装 “老字号”及行业大户,场内设有服装面料辅料销售区域、服装设计工作室等,说是将用来给温州服装商品物流集散赋能。

讲起品牌符号“华妹”,大家都不陌生。

温州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持有者就是来自温州鹿城的章华妹。1980年,温州市发出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章华妹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华妹”市场再次来袭,引起全市关注。

它能发展多久,发展如何,没人知道。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

奥康推出“奥康奥莱”模式,创建奥康独特的“云”商城,实现“一个人就是一名店长、一部手机就成为一家门店”的创新式零售模式,销售逆势上涨。

同样,森马不断改变虚拟经营模式,求是创新。

在走向世界的“云科技”面前,服装市场面向温州,反倒显得滞后。

疫情更是重重地考验了温州民企的耐受力。

有人说:“温州商人,就像是一条条搏命的鲶鱼”,又被称作“东方的犹太人”。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温州商人既可以做到奥康,也可以包揽一系列零碎的小商品生意。

但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像森马、奥康等温商企业仍是少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否迎难而上,实现逆袭还很难说。

红蜻蜓老板钱金波在时代浪潮下为了自救不惜进军自媒体,直播卖鞋。尽管如此,需求还是严重不足。更不用说各类外贸企业鼓励员工自谋生路。小企业纷纷诉苦求助。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01

这不得不提到温州模式的一段“封闭”史。

“温州人很开放,但温州的地方文化却相对封闭;温州人才为天下所用,然天下人才却不为温州所用。”一语道出其中要义。

在温州封闭的自然环境下,温州商人往往秉着浓重的家庭伦理观。许多家族企业仍采用经验管理模式, 其所有制为家族成员共有, 职业经理人难以参与。

此外,温商二代能不能子承父业,向“创二代”进发,也不好说。

第一代温州商帮在取得成功之后, 都在想让子女成为公务员, 有一个安稳的“铁饭碗”,希望下一代不要像自己这样。

有企业家说,“只要让我的孩子去当公务员,即使不发工资都没关系”。

螺丝大王刘大源说,“我不让他们做生意,等将来环境好了,也许可以让孙子孙女继续做生意。”

这对于家族企业占统治地位的温州商帮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据统计, 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 4年。当家族企业的创始人退休的时候, 往往就是企业终结的时候。温州商帮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02

再说,我们都知道,温州人创业的特点就是“三无五低”,“、”三无”即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五低”指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产业层次低和企业组织形式低。

温州人的“生意经”更多是来自社会大学。

在创业较早的温州企业家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几乎没有,大专学历的屈指可数。创业时学历是中学的最多,接近总数的九成。

原温师院毕业的高天乐;在创业前是大学讲师的周星增,他们被称为“儒商”。但有这样文化程度的企业家是少之又少。

科技互联网时代来临,勤劳在创新面前开始不值一提。社会见识的局限性越发凸显。民企发展进入瓶颈期,各大企业老板面对形式纷纷摇头。

03

这个时候,“学习型企业,知识型温商”的提法可以说是相当的及时。

优秀的温商人士一直都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见闻与市场相适应。

2008年淼森控股集团董事长李进东在历经民间借贷危机之后,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读过中欧MBA,又跑去长江商学院MBA。

还有最近直播的红蜻蜓集团,他们首期投资近十万元建成"红蜻蜓网络大学",近3万名员工开始了网上学习的生涯。

许多企业将自媒体和直播等线上兜售活动纳入发展计划之内。

也不要小瞧“温二代”。有自主意识的温二代也在奋发图强。

北大夏智敏辞去家族引以为豪的公务员职务,转战商场,成为了南京光辉康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

还有让网友大为赞叹的“温商二代在火车上卖WIFI赚学费”事件。

这不正是我们熟悉的温州经商之道与“温商精神”。

看来,对形势有预见的温一代和温二代都已经开始转变发展路子,纷纷抛弃技工身份,标榜自己为新世纪“知识匠人”。

至于那些被时代剩下的温州民企,他们能否迎面而上,扬长避短完成转型,重新崛起,还是要我们静待观望。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62302031813239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