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温出山》剧照。文成县文化馆供图
特写镜头>>>
原创实景音舞诗画剧《伯温出山》此前成功首演。当晚,在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刘基故居,大雨中上百位观众没有离场,坚持向轮番上台谢幕的演员献上热烈欢呼和掌声。“演得太好了,看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一位观众声音略带颤抖地说。
《伯温出山》主要讲述女主播阿南机缘巧合穿越回到元末,遇上辞官归隐家乡的刘伯温。两人结伴游历,一路看尽种种世间的黑暗和不公。最终在阿南剧透刘伯温未来不幸结局之后,他仍下定决心,再次出山匡扶社稷。
编剧金丽娜解释,这部剧以刘伯温的传说故事、名作名篇为题材进行创编,把《烧饼歌》《客窗夜话》《卖柑者言》《郁离子》等通过古琴演奏、话剧、独唱、群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融入一部剧中。每个节目独立成篇,演绎主脉络下的不同场景,又共同推动主线剧情发展,就连串场的主持人也化身成主人公阿南参与到剧情中。
这种创新形式,最终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换作一年前,文成县文化馆馆长吴晶晶不会相信这句话。
当时,她咨询过业内知名导演,如果按省级专业剧团标准打造一台文艺精品,从文本、编导、表演到舞美,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而她手头只有少量县里划拨的精品扶持费用,以及县文化馆十位文艺干部和二十位文艺爱好者。他们最多只是出身于表演专业,没有一位从事过专业表演。
利用刘基故居现有场地和实景,既节省舞台设计成本,又能为今后试水夜游项目做好准备,这成了主创团队破解难题的主要思路。
而实际效果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想。在最终选定的演出场地刘基故居里,当灯光设备把文成标志性旅游景点百丈漈瀑布的影像投射到现场时,画面中的瀑布从屋后山体流到故居屋顶,再顺着屋檐墙壁淌到作为主舞台的院子地面,正好契合了百丈漈三漈三折的最大特点,呈现出室内舞台无法达到的惊艳效果。
甚至连黑夜都变成他们强化舞台效果的得力助手。演出开篇结束那一幕,灯光和人工造雾模拟出一条时光隧道,漆黑的乡村夜晚正好避免了外界过多人工光源干扰,强烈的明暗对比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时空穿梭效果。阿南则通过这条时光隧道穿越回到古代,开启整个演出的高潮篇章。
首演那晚,欣赏完这些场景,一位观众现场问吴晶晶:“这部剧以后会长期上演吗?要怎么才能买到票?”
一炮打响、众人期待,意味着这部剧成为了文成推动文旅融合、培育演艺业态的一件标志性作品。
近年来,该县也曾和省级剧团、民间剧团合作过大型历史话剧《刘伯温·霜台忠魂》、越剧《刘伯温智斩玉面郎》等文艺作品。但由于本土专业演员不足等短板,这些作品难以在本地常态化演出。而《伯温出山》知识产权归属文成,主创团队和演员基本来自该县,再加上本地实景演艺和新颖表现形式,使它在以常态演出提升伯温文化影响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探索文艺作品市场化运营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可挖掘潜力。
一炮打响、众人期待,背后更是文成通过传承弘扬伯温文化、改造提升刘伯温故里景区,引领名人故里精彩蝶变、破圈出山,走上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该县始终把伯温文化作为当地最具标识度的文化品牌来塑造,围绕打造“伯温文化发祥地”推进保护、研究、弘扬和开发等工作。促成刘基庙及墓列入国保单位,刘伯温传说和太公祭列入国家级非遗,太公祭春祭随春节列入人类非遗。成立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等机构,组建由北京大学等学术力量构成的团队,举办伯温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伯温文化书籍和论文集,亮相意大利都灵国际书展,开辟明潮街市等场景。
在创成刘伯温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上,该县拥抱新媒体打造新产品,持续推动景区火爆出圈。顺应国风潮流围绕瀑布和武侠打造百丈漈武侠大会,吸引《莲花楼》《子夜归》等热播剧、《梦三国》等网游电竞前来取景拍摄或举办赛事。集聚各类非遗举办伯温非遗大集,开发“低空游文成”文旅新场景。轮动打榜“山不见我,我自去见山”等爆款话题,在网络社交平台掀起讨论热潮。
这些举措带动刘伯温故里景区省外游客、年轻游客占比均实现两位数的大幅提升,接待游客数、门票收入分别增长五倍以上,列入省文旅“爆款”培育项目名单和典型案例。由此吸引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超百亿元社会投资和地中海俱乐部、千禧、雷迪森等一批品牌酒店落户,推动县域文旅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段迈进。
文化“场记”>>>
·1999年,建成刘基故居、武阳书院,并先后进行三次修缮。
·2001年6月,刘基庙及墓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6月,刘伯温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祭祖习俗(太公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2011年7月,举办纪念刘基诞辰700周年大会暨中国(温州)刘基文化高峰讲坛。
·2020年12月,刘伯温故里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1年7月,举办刘伯温诞辰710周年纪念大会,并成立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
·2022年1月,刘伯温故里入选浙江省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
·2022年4月,刘伯温故里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
·2022年10月,大型历史话剧《刘伯温·霜台忠魂》、刘伯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刘伯温文化入选第一批浙江省公共文化国际交流项目。
·2022年10月,刘伯温文化列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首批文化标识创新培育项目。
·2023年3月,《刘基文化系列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成功入选浙江文化研究工程2023年度第一批立项课题。
·2024年4月,举办百丈漈武侠大会。
·2024年5月,伯温文化首次亮相意大利都灵国际书展。
·2024年12月,文成县刘氏家族“祭祖活动(太公祭春祭)”作为祭祖活动代表性社区之一,随“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5年7月,首届“伯温非遗大集”于南田镇开市。
·2025年7月,原创音舞诗画剧《伯温出山》首演。
画外旁白>>>
金丽娜(文成县文化馆业务干部):
如何讲述刘伯温,是每个本土文化从业者的共同课题。创作剧本时我就明白我只能聚焦某个时期对其进行侧写。通过构思,我把刘伯温这一阶段的人生思考拆解成了“无所归处的前半生”和“明知悲剧的后半生”,他自问的那句“该往何处去”像是一声穿越时空的叹息,带领观众沉浸式地进入到那个时期,与角色共同经历、共同抉择,叩问当代人的心灵,避免脸谱化的说教。当饰演刘伯温的演员谢幕时,观众大声重复角色那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伯温文化也就在人们心中印下了一方精神印记。
吴晶晶(文成县文化馆馆长):
这次《伯温出山》的试水,给了我很多启发。后续是不是可从三方面深化演艺业态?内容上,以伯温文化为核心分客群创作,比如为青年群体打造互动轻喜剧,为家庭游客设计儿童实景剧,构建多元内容矩阵。场景上,推动演艺从单点景区向全域延伸,核心区域打造“日间展演+夜间沉浸”双模式。保障上,邀请专家培训、校企合作培育专业人才,设立专项基金,组织考察标杆项目,为业态发展夯实基础。
陈增快(文成县5A工作小组科室负责人):
文成加快走上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要树立伯温文化活化利用的全新资源观,不断突出伯温文化辨识度。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努力发挥在地文化和自身资源优势,聚焦更多场景打造,突出深度体验,做活伯温文化场景应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产品多元和更新迭代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要大力培育青年力量,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多好剧和文旅爆款引育时尚活力新业态。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激活名人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伯温“出山” 一台好戏
记者:张睿 通讯员 朱宁 包永强本文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