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嘱托,大道如砥!
改革开放后,温州经济腾飞,但农村环境的脏乱差也一度存在。瓯越乡村的窘困,也是当时浙江乡村面临的共性难题。2003年6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浙江全域铺开“千万工程”后,温州面对的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更是要求一招破题。
从2002年12月至2006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23次到温州考察调研指导,视察调研26个村(社),对温州“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温州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的实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20年来,温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体化推进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主导产业、主体风貌、主题文化的“三基三主”建设,掀起了一场乡村蜕变、家园重塑的热潮。大地“瓯”歌,在全域回响。
上下联动 乡村“美颜”
“周末车子根本就进不来,村里105家民宿也一房难求。”在洞头区东屏街道东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求伟坦言,20年前,东岙村污水直排入海、垃圾遍地,村民随意挖沙导致沙滩萎缩。“千万工程”实施后,古渔村面貌大提升,依托蓝色海湾工程,修复沙滩,渔旅产业井喷发展。去年,全村旅游经济收入近6000万元。
家园环境,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千万工程”启动后,从党政干部到普通百姓,温州全民投入人居环境整治。
在苍南县,4个乡镇、28个村庄,用60天时间,在168公里的海岸线,整治了16.2万处脏乱差点位,打造出“中国东海岸一号公路”IP。苍南采用“一村一策”,原籍沿线乡镇的28名副县级领导和28家县属单位,对沿线28个村社包村整治。
乐清市石帆街道官塘村党支部书记徐孔清,带头拆除自家农具房,引导党员、村民参与全村拆违,仅4天时间,全村拆除违法搭建点位100多处,面积超2000平方米……
为重塑乡村底色,温州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环境整治,各县(市、区)委书记任一线总指挥,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当好“施工队长”,牵头村居党支部书记负责路段、庭院、田园等节点的整治提升,实现全市164个涉农镇街、3019个村(社)“一盘棋”全联动。
县与县、镇与镇、村与村“三级大比拼”,通过统一村庄规划、分类编制导则,打造“一村一韵”浙南乡村风貌样板。目前,全市高质量打造3A景区村249个,美丽乡村精品村758个,乡村振兴示范带109条,“一县一带一片”示范区建设12个。